山西元素点燃国家大剧院 说唱剧《解放》亮相

  说书人的俏皮话饱含了生活的智慧,婀娜的“小脚舞”跳得风情万种,婉转的山西民歌唱得原汁原味……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、国家大剧院、山西省文化厅主办,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的大型山西说唱剧《解放》昨晚7点30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。

  昨晚,国家大剧院内座无虚席,观众终于得以一睹“说唱剧”的真容,此前剧组守口如瓶的“小脚”的秘密随之揭晓,剧中浓郁的山西文化元素,更是赢得了北京观众热情的掌声。

  北京市民张女士带着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女儿来看《解放》首演,演出的过程中,她就不断的给从没见过裹脚的女儿解释什么是“三寸金莲”,“现在的孩子们对以前的事情都不了解了,《解放》的主题是我们民族的东西,又有时代的意义 。这个剧场面很有气势,非常漂亮,而且里面的山西民歌特别好听,有原生态的感觉 。我要告诉周围的朋友,真该来看看《解放》 。”

  三大特点

  说书:说书人也是剧中人

  舞台右边的一角,一老一少两位说书人的桌案上,摆着茶壶茶碗。

  《解放》以老说书人的一声惊堂木开篇,“话说南唐年间……”大段的独白,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令人心酸的爱情悲剧。

  小小长到了该裹脚的年龄,姥姥扶着她坐上了如同刑具一般的红色高凳。不裹脚的姑娘将来谁会娶呢?“我娶!”正在这时,与小小两小无猜的亮亮,把她从即将坠入的痛苦深渊中救了出来。一穷二白的亮亮,为了迎娶心爱的小小,去了走西口。

  剧情发展到这里,说书人不再是局外人,不再是简单的讲故事,也不仅仅是“穿针引线”,而是随着小小和亮亮的喜怒哀乐,把舞台中央舞蹈演员们的心里话道了出来。《姥姥哭》一段中,小小的姥姥替天足的小小发愁,用边演边唱的形式,与说书人应答,似乎是两位老人在唠自己的儿女。

  亮亮一走就是三年,小小怕失去亮亮,怕给亮亮丢脸,自己开始裹脚。当亮亮抱着一双大大的绣花鞋回来时,看到的却不是昔日活泼可爱的小小,而是再也站不起来的小小。最终,亮亮背着小小,迎来了“解放”欢快的鼓声。舞台上的天足与小脚,导演用解开放开,告诉观众的不仅仅是妇女解,更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—— — 思想解放。

  饰演说书人的是山西省曲艺团演员尹海鹏,他被张继钢称为全剧“第一男主角”,他和小徒弟是一组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。尹海鹏说:“说书人的角色,并不是一个主持人,或者串场的,而是剧中人物。”

  民歌:山西民歌连缀故事

  山西民歌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委婉动听而闻名,《解放》中《樱桃好吃树难栽》、《想亲亲》等十余首经典的山西民歌,贯穿情节,连缀故事,成为全剧的靓丽的一笔。

  曾创作过《青藏高原》《嫂子颂》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,为《千手观音》、《大梦敦煌》等舞台作品谱曲的著名作曲家张千一,也在这部作品中再次与张继钢合作。张千一用山西民歌作为基本音乐素材,进行了新颖的诠释与演绎。剧中《姥姥哭》一段就是借鉴了晋中、河曲一带民歌的音乐元素新创作的民歌。

  “在《解放》中,我们新创作了几首具有山西民歌元素的音乐,比如《十五十六不大大》,这是一首有歌手演唱的,保持了山西民歌原有的风貌。”张千一对《山西青年报》记者说,“全剧的最后一个章节《解放》,也是新创作的音乐作品,运用了山西民歌中的多种元素,一共有八个层次。交响乐加山西唱法,这是个独创,而且一听就是山西独有的,而且也只有黄土高原上能发出这样的声音,这是一种呐喊、一种心声。”山西著名民歌演员刘海平,在剧中演唱了两段《樱桃好吃树难栽》,她说:“在演唱风格上,我们力求展示出浓厚的地域风格,把山西民歌的纯、豪放、开朗都唱出来,让北京的观众听到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。”

  舞蹈:小脚舞其实是脚尖舞

  《解放》全剧共18场,其中9场是舞蹈表演,所有的舞蹈都没有离开过“脚”的主题。

  在《天足》、《凤冠小脚舞》等段落中,演员们的脚上功夫将花样百出。这两个段落,一个是女孩子缠足前的天真烂漫,一个是身穿凤披霞冠用小脚跳舞,虽然一个活泼,一个华丽,但都是震撼人心的大场面。

  小脚舞是《解放》最大的亮点,但对于几十位演员如何在舞台上从大脚变小脚,首演前剧组一直守口如瓶,秘而不宣,成为本剧最大的秘密。此前,张继钢只说,这是个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,只能说秘密在鞋上。

  原来,剧中所有小鞋都按照“三寸金莲”的尺寸定制,鞋底是一块三角形的木头,只能支撑前脚掌,鞋面也只能穿进去一个脚尖。演员的脚和脚腕,通过鞋后面的绷带,和小鞋绑在一起,起到固定作用。

  演员穿上特制的“小鞋”,还能在舞台上行动自如,剧组试验了上百次才成功。“我们刚穿上小鞋时,站都站不住,因为只有脚尖能着地。几个月的时间里,我们天天练,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,都是穿上小鞋走场、练功。”一群舞蹈演员在化妆间里,脱下小鞋,光脚踩在地上,她们说:“穿上小鞋特别累,但是当时练穿小鞋时,虽然脚上磨得都是泡,可贴上创可贴还得接着练。”

  反响:掌声持续7分钟

  《亮脚会》一段中,一群诙谐幽默的小脚媒婆一亮相,观众席上就爆发出一阵笑声。

  “亮脚会”就像现在的选美,一群美丽的姑娘们端坐在石墩上,亮出自己的三寸金莲,媒婆们一个一个的比较,最终选出了一双最美的小脚。与演员们的表演相配的是山西民歌《割莜麦》,欢快的节奏,令观众们都露出了微笑。尤其是“麦”,在歌中用山西方言唱“mie”的音,不少观众都跟着学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发音。

  演出结束后,演员一一上台谢幕,观众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。当张千一、张继钢先后走上舞台时,观众的热情达到了顶点。从演出结束到大幕放下之后,观众的掌声持续了整整7分钟。直到散场后,还有不少北京市民在出口的宣传海报前流连、拍照。

 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仍带着浓浓的山西口音,“看到家乡的演出,听到家乡的民歌,感觉特别亲切。《解放》这出剧,挺有意思的,尤其是说书人,形式语言都很活泼,很新鲜。”
 


来源:购票通 阅读量:3046

微信服务号

×
点击更换
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,且代表您已同意《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》